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赣州市上犹县完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任务的做法及启示

赣州市上犹县完成排污许可发证登记任务的做法及启示

发表于:2020-06-11 来源:赣州市上犹生态环境局

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开展以来,赣州市上犹县克服新冠疫情影响,认真贯彻落实生态环境部工作部署和省生态环境厅“6+20”条措施、市生态环境局64条措施,一手抓排污许可,一手抓服务企业,积极组织开展“结对帮扶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全局干部尽锐出战,攻坚克难,提前4个月在全市率先完成全部发证登记任务,做法得到生态环境部和省厅、市局领导的认可和表扬。

走好“四个步骤”

——提前谋划,争取支持。生态环境部召开部署会后,上犹生态环境局迅速召开会议研究落实,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抽调3人组成专班,制定工作计划,实行“倒排工期”。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争取经费支持同意后,采取报批手续和第三方进驻服务并联方式,节省层层审批时间。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召开专题调度会,要求工作进展每周报告,同时亲自参与、亲自督促,凡是有企业参加的会议或走访企业必讲排污许可工作。相关部门和乡(镇)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开好“绿灯”,为排污许可登记发证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

——宣传发动,全面培训。积极争取宣传经费,展开声势浩大宣传,通过张贴横幅标语,制作小视频、通告、微信公众号在朋友圈、微信群进行传播,专门印刷宣传彩页2000份,开通技术咨询电话,真正做到家喻户晓。全局干部职工按区域分成四个组下沉到一线,分片区、分行业、分类别(简化和登记管理)开展专项培训。如,在清理整顿阶段,专门召开乡(镇)污水处理、垃圾中转站行业培训会,培训填报同步进行,当天就完成12个单位登记管理填报,占任务总数的1/3;又如,针对数量较多、填报较难的禽畜养殖行业,集中培训,讲清政策和注意事项,现场分清填报类别,仅用一周时间就啃下这块“硬骨头”。工作开展以来,共召开各类培训会12场,培训企业(单位)560家,基本达到业务培训全覆盖。

——上门服务,摸清底数。将排污许可作为重要抓手,开展“结对帮扶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全局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四个局领导各带一组,分别帮扶20个企业。每到一个企业(单位),既宣传政策,核对排污信息,又了解生产情况,提供环保服务,建立企业“排污信息卡”。通过“点对点”“面对面”“手把手”服务,仅用一个月,就将企业地理坐标、在产情况、环评手续、排污方式等信息收集到位,实行“一企一档”管理,为填报排污许可提供信息和数据支撑。针对少数企业的畏难情绪和填报难点,帮扶干部踏破门槛,磨破嘴皮,帮助企业打消顾虑,解决难题,积极配合,顺利完成任务。

——狠抓进度,保证质量。排污许可登记发证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进度,上犹生态环境局制定工作计划和时间表,四个小组又分别制定进度计划,组与组比、人与人比,工作变成“赛马”。建立工作微信群,各组每天晒进展、晒动态;以周为单位,各组进度实行每周一通报;每周召开小结会,局领导主动解决工作存在难点和节点问题。速度要保证,质量更重要。除第三方公司审核外,邀请一名专家和一名局技术人员成立质控小组,每天一审核,每周一检查,每月“回头看”。有环评报告的对照环评报告,无环评报告又无法判断,实行上门核查。严把整改关,部里明确需整改“三类情形”坚决不放过,暂不发证严格整改到位;针对需整改的登记管理企业,先予以登记,同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实现速度与质量的双促进、双提升。

写好“四篇文章”

——写好“政策宣讲文章”。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部署。为切实提高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政治站位,上犹县坚决做到“三个层面宣讲”:一是领导干部层面。在县委常委、县政府常务会、县环委会传达学习上级关于排污许可制度的政策、法规和文件精神;将部领导讲话精神、实施方案转发至全县所有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二是工作人员层面。生态环境局干职工重点侧重于技术规范、工作方法宣讲,对《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工作指南(试行)》、《技术规范总则》等进行具体解读。三是排污企业(单位)层面。专门设计“宣传手册”,编制《上犹县排污许可登记教程》,发布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通告。通过三个层面政策宣传,在较快时间确保排污许可制度深入人心,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写好“服务企业文章”。今年爆发的新冠疫情,让很多企业发展陷入困局。为让企业放下包袱,主动配合,渡过难关,上犹生态环境局坚决贯彻省厅和市局助推企业发展政策精神,利用一年时间,在全局上下开展“结对帮扶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像精准扶贫结对帮扶一样,实行干部与企业“一对一帮扶”,帮助企业解决排污许可、办理环评、排污技术等方面的难题。在活动中,坚决贯彻落实“两个正面清单”,尽量让企业少见面办好事,能代办的全由干部代办;同时,做到审慎执法,不是主观原因的给予改正机会,让企业感受“温情”,轻装上阵。如,县工业园一家竹制品企业,因竹家具市场委缩,增加一条木制家具生产线,但因疫情影响,未及时办理环评;在办理排污许可证时,存在畏难躲避情绪。帮扶干部主动服务,邀请其参加“服务企业接待日”活动,由局主要领导亲自对接,讲解政策;同时,不厌其烦上门解决实际问题,用真心服务促使企业消除顾虑,邀请技术公司仅用三天就完成排污许可填报,并表示用最快时间完成整改领证。开展活动以来,共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300多个,得到企业高度赞誉。

——写好“锻炼队伍文章”。生态环境系统机构改革,上犹生态环境局在县委、县政府关心下,人员编制增加一倍多,为使新进人员较快掌握环保业务技能,工作伊始,就制定全员参与集中全局力量打歼灭战思路,凡是排污许可工作布置会和培训会全局干职工必须参加,凡是排污许可文件干职工必须学习掌握。同时,制定干部帮扶干部制度,四个小组均安排业务能手带队,每个业务能手帮助若干名新手任务,陪同进企业、教会出点子、帮助解难题,在全局上下掀起学习业务抓排污许可、走访企业学习技能的“比学赶超”热潮。新加入环保队伍的多名同志在业务能手帮助下,通过排污许可工作倒逼钻研业务,短短三个月业务技能突飞猛进,面对企业做到游刃有余。事实证明,干职工全员参与,工作战场变成“练兵场”,工作成效变成“试金石”,实现锻炼干部和推动工作的“双赢”局面。

——写好“应发尽发文章”。实现“全覆盖”和“应发尽发”是落实排污许可制度关键,更是固定污染源管理核心问题,上犹县至始至终将“全覆盖”贯穿工作全过程。针对数据主要来自“二污普”和工商、电力等部门提取可能有遗漏的情况,在工作中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再摸排”。一是数据摸排。再次梳理已发证企业,再次核查市监、税务、电力和工信2019年新增数据看是否有遗漏;二是走访摸排。在帮扶企业走访中,干职工部通过询问、走访周边了解,查看是否存在未列入企业;三是同行企业摸排。将企业分类建立微信群,要求企业将同行拉入群中,仅此一项就新增企业20余家。同时,在划分登记管理和简化管理企业时,严格执行新版《分类管理名录》,针对无法把握的,积极征求省厅、市局和专家意见;为避免遗漏,遵循凡是能简化管理的绝不登记管理原则;针对不能发证的坚决不予核发,针对在建项目和明年才能恢复生产项目,实行动态监管,通知其正常填报。通过多种形式摸排和梳理,做到底清数明,消除监管盲区,实现对所有排污企业(单位)的公平统一。

收获“四点启示”

——领导重视是前提。上犹县排污许可发证登记工作取得成绩,离不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和鼎力支持。生态环境部、省厅、市局领导多次过问进度、协调解决技术难题,多次给予表扬与鼓励。上犹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召开会议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第一时间解决人员和工作经费问题;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主动调度、多方协调、多次督促,为工作排忧解难。局领导始终坚持全程参与,冲在一线,带领全局上下同心,自我加压,攻坚克难,坚决完成任务。

——企业主体是重点。排污许可制度落实企业是主体,始终把企业主体责任放在首位,让企业参与到工作各个环节。在宣传发动环节,不是简单通知了事,而是通过耐心政策解读,让企业充分了解排污许可制度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掌握填报具体方法,领悟不是“要我办理”而是“我要办理”。在填报环节,要求企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确需聘请第三方填报的,必须有专人跟踪学习。在走访帮扶企业中,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教会企业环保方法,算好“守法与违法”两本账,让企业从“要我环保”到“我要环保”。

——创新方法是关键。“工作好不好,方法是关键”。上犹生态环境局结合工作实际,创造一些“金点子”“好办法”。一是全员参与的“人海战术”。调动全局参与,每人身上有任务、肩上有担子、思想有压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优势。二是分类施策的“行业战术”。针对污染又小数量多的制衣企业,集中带齐资料(营业执照、坐标、图片),现场由企业专人填报,干部现场教,仅用三天就完成任务;针对畜禽养殖行业重点抓是否存在排污口,通过现场调查,填写调查表格,企业签字盖章确认,认定企业分类管理类别。三是干部负责的“帮扶战术”。针对一些污染小、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的登记管理企业,由帮扶干部和第三方技术人员全程免费代办。四是聘请外援“代办战术”。针对污染较大、填报复杂的简化管理企业,采取企业自主聘请有技术的服务公司代办,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严格执法是保障。工作中要坚决做到宽严相济,多站在企业角度,理解情况生产经营困难,帮助企业想办法、出点子,排忧解难,用真情服务换取企业主动配合。同时,对拒不配合工作,主观上不愿办理排污许可,逃避监管或据不整改、偷排乱排、群众反映强烈的企业,充分运用好环保执法职能,发挥“利剑”作用,出重拳严厉打击,形成强大的震摄效应,彰显环保执法的公平正义。


网站首页  |   公司简介  |   工程业绩  |   新闻动态  |   诚聘英才  |   安全标准化  |   联系我们

电话:0791-83951335/18897965834   邮箱:1093532841@qq.com   邮编:330000  地址:南昌市红谷滩新区红谷大道1376号红谷经典大厦24楼

Copyright(C)2016-2026  江西隆锦生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赣ICP备16010822号 技术支持:百恒网络